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惡魔般的教義:家人團結——真正基督教的標記

English – Chinese – Spanish

“不要以為我來了,是給地上帶來和平。我來並不是帶來和平,而是刀劍,因為我來就是為了:使『人與父親對立,女兒與母親對立,媳婦與婆婆對立,這樣,一個人的敵人,就是自己家裡的人。』”

(馬太福音 10:34-36)

在教會裡,俗話說:「任何分裂的都不是屬於上帝的。」但是這句話是從哪裡來的呢?它是來自上帝,還是來自黑暗的領域,來自人唯恐失去他們的王國?它來自撒旦,他體貼人的事,而不是神的事 (馬太福音16:23)。

我們大家都希望和睦與團結;整個世界都想要它。問題是世界希望按它的條件得到它,獨立於上帝。但是如果沒有真理和上帝的律法,作為基礎,建立在所有人心中,會有持久而有意義的團結嗎?

雖然肉體追求的是要得到安慰和保證,然而神的王國來通知所有肉體的,凡為了團結而團結,為了和平而和平是不會持續或取悅上帝。確實,出於團結而團結的緣故,或任何為了自己的緣故,都是拜偶像。團結的野心不是巴別塔的問題嗎?

創世記 11:1-9
(1) 那時,全地只有一種語言,都說一樣的話。
(2) 他們向東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找到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裏。
(3) 他們彼此商量說:「來,讓我們來做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柏油當泥漿。
(4) 他們說:「來,讓我們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我們要為自己立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面上。
(5) 耶和華降臨,要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6)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了同一個民族,都有一樣的語言。這只是他們開始做的事,現在他們想要做的任何事,就沒有甚麼可攔阻他們了。
(7) 來,我們下去,在那裏變亂他們的語言,使他們彼此語言不通。」
(8) 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裏分散在全地面上;他們就停止建造那城了。
(9) 因為耶和華在那裏變亂了全地的語言,把人從那裏分散在全地面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

哇!這不是對那個認為上帝如此命重視團結的觀念的射中心臟的一鏢嗎?

那麼關於家庭的團結?經上沒有一個證詞可以促進這一點。恰恰相反。耶穌基督說:

馬太福音 10:34-39
(34) 「你們不要以為我來是帶給地上和平,我來並不是帶來和平,而是刀劍。
(35) 因為我來是要叫『人與父親對立,女兒與母親對立,媳婦與婆婆對立。
(36)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
(37) 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屬我的;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屬我的;
(38) 凡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的,也不配作屬我的。
(39) 顧惜自己生命的,必要喪掉生命;但為我犧牲生命的,必要得著生命。」

有什麼話可比這更坦率?事實是,當真理被帶進任何人群之中,這些人群因此分裂了,這是因為他們經受了主的顯現。真理僅來自祂,因為只有祂才是真理(約翰福音14:6)。

是主使巴別塔的人分散在全地面上 (創世記11)。

是主召喚亞伯拉罕離開他的家屬 (創世記12:1)。

是主分開了他家裡的人:夏甲和以實瑪利與撒拉和以撒 (加拉太書4:29-30)。

是主使以撒的雙生子分開,當他們還在母胎的時候 (羅馬書9:10-13)。

是主使雅各家裡的人發生衝突,在約瑟和他的哥哥們之間 (創世記50:15-20)。

另一方面,我們有法利賽人,主稱他們為魔鬼的孩子,他們團結一致。不然的話,他們怎麼能同意成為法利賽人,一個教派的共同成員呢?他們是有點像家庭,許多團體也是如此。因此,分裂不一定是一件壞事,而團結不一定是一種美德。

當主在世上召喚一個人要使他歸入祂自己時,那些與那個人為伴的人突然失去了親人、朋友或伴侶。這不僅是被召喚的人的決定時刻,而是另一邊的人的分裂時刻。

我們這些被主召喚和被分別出來的人常常希望與我們同在的人可以和我們一起出來。但是,對我們順從主的質素考驗會在哪裡呢?我們誠意的證明在哪裡?為了主而放棄一切在哪裡呢?十字架在哪裡?

正如耶穌所說:

「如果有人到我這裡來,而不恨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姐妹,甚至自己的生命,他就不能做我的門徒。凡是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的,也不能做我的門徒… 這樣,你們無論甚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加福音 14:26-27, 33)

主的刀劍將親人分裂。

經上有規則的例外,對於那些被主召喚必要單獨的人。在使徒行傳第十章,我們知道哥尼流的一家人相信。在使徒行傳第十六章,我們知道獄吏和他的家人相信。保羅提到給司提法那的一家人施洗。但是,這不是常態。耶穌祂本身與祂自己的家人分裂。經上有說即使是祂的弟兄也不相信祂 (約翰福音7:5)。

當主按手在某人身上時,就是召喚一個人要從世俗的家庭中出來,從肉體的家至屬靈的家。耶穌正在召喚一個人得生命。祂向人類發出通知,並不是關於這個世界。

通知我們,神的王國與世上的事物無關。對短暫事物的關注或者是救贖並不在眼前不是在那兒。塵世家庭是短暫的。

耶穌和祂的家人的例子怎麼樣?

馬可福音 3:31-35
(31) 後來,耶穌的母親和弟弟們來了,站在外面,派人去叫耶穌。
(32) 有一群人正圍著耶穌坐著,他們對祂說:「看,祢母親和弟弟妹妹們在外面找祢。」
(33) 耶穌回答他們,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是誰呢?」
(34) 祂環視坐在祂周圍的人,說:「看,我的母親、我的弟兄!
(35) 因為凡是遵行神旨意的人,他才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

當他們與父親修補漁網時,耶穌叫雅各和約翰跟隨祂。他們立即離開了漁船和他們的父親。他們的父親會覺得怎麼樣?他在那裡,突然間沒有兒子來幫助他。如果他們的父親同意,這樣的場合將不會那麼困難。但是,如果父母不同意怎麼辦?如果他們不了解或不願接受正在發生呢?

主的刀劍將親人分裂。

如果他們選擇留下來並盡職地為父母服務,對於那些兒子看起來豈不是更合理嗎?

主對一個人說來跟從祂。該男人回答:「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主回答:「讓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吧。」顯然,這個人的父母沒有信仰。對神的王國來說,他們都是死人。但是那個人被從他們中召喚出來得生活並事奉為他人帶來生命。

主的刀劍將親人分裂。

又有一人要求容許先去辭別家人。一個崇高的要求,對不對?主怎麼說呢? 「手扶着犁向後看的人,不配進神的國。」(路加福音9:59-62)

主的刀劍將親人分裂。

還有什麼比照顧年老的父母更合理、必要和更高尚的呢?畢竟,第五誡說我們要孝敬父母。但這不是主對門徒的優先考慮。

那些被召喚做門徒的真的是在關心父母嗎,還是他們在不得不與他們分開這種情況下而掙扎?主的刀劍將親人分裂。

主的命令對許多人而言可能聽起來很冷酷。是的,我們應當盡力孝敬父母,但是當主召喚一個人事奉和與祂相交,祂的召喚是重中之重,高於祂的一般誡命。

祂並不是召喚你違背律法 — 但願不會發生這事。然而,有時候,在試驗一個人的順從時,看起來會如此,就像主要求亞伯拉罕將他獨生的兒子以撒獻為燔祭,他應許的奇蹟兒子 (創世記22:1-3)。

奇怪的是,對亞伯拉罕的命令甚至似乎要求一個異教徒拜偶像的可惡習俗,“使他們的兒子經過進入火中”,犧牲他們的孩子。此外,這似乎與上帝自己在創世記第九章六節的話背道而馳,“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

但是亞伯拉罕知道上帝在對他說話,他服從了。儘管如此,以撒仍然倖免。所以被拋棄的父母、妻子、孩子和兄弟姐妹,到了時候他們也將都倖免。上帝會照顧他們的。

最終,那些被拋棄的人會知道自己的親人被上帝召喚,並且忠於那個呼召。他們可能並非今生會知道,但要知道他們會的。直到他進入下一個世界,我父親才知道我被上帝召喚,然後他為之驚嘆。

但是,如果被召喚的人沒有出來,屈服於被拋棄的親人的懇求,該怎麼辦?這絕對是一個大禍,絕對是一場悲劇。一個被召喚出來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它被呼召代表他留下的那些作為犧牲羔羊。家庭最終將受到他的回應的影響。在被召喚的不相信嘗試避免家人的悲傷中,反而家人會滅亡,拒絕召喚的人也會滅亡。

並不是說上帝受任何人缺乏服從的限制。肉體的握力確實是強大的,家庭血緣關係是了不起的,但是罪在哪裡增多,恩典就更加增多了。家庭血緣關係的力量強大,但是耶穌寶血的力量更大。地上的父親肯定能打動人心,但是天上的父親造一顆新的心。

如果這世上的家庭團聚是如此重要,那麼為什麼上帝要利用家庭分裂和爭鬥將約瑟與他的哥哥們和父親分開怎麼多年呢?約瑟夫的哥哥們的意思是邪惡的,而確實是邪惡的,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創世記50:20)。

為什麼上帝不給約瑟夫的父親,為他兒子還活著的事實留出餘地呢?他為何因兒子的假定死亡而遭受哀悼多年,實際上他心愛的兒子還活著呢?

上帝做的事情沒有人能了解。創造者不對祂的造物負責,也沒有任何生物可以阻止祂。約瑟被俘虜到埃及不好嗎?他的家人不僅得到了拯救,而且還組建了一個民族!由於上帝對約瑟的所作所為,埃及和其它國家也免於飢荒。約瑟一生中有一個偉大的比喻在起作用,告訴我們萬物的和解,通過亞伯拉罕的後裔。

從前雅各的家庭成立為一個國家,並因在埃及的奴役而痛苦地哭泣,有一個孩子出生並從他家人中斷絕關係,注定要在那一天主將拯救以色列。摩西四十歲時,他不得不逃離埃及,終其一生,將家人遺棄了四十年。可能有一些人,他在這世上再也見不到他們了。

摩西和他的家人感到悲傷嗎?當然,即使他們相信。與親人離別總是很悲傷。但這是神的方式,誰能與祂爭辯呢?

主的刀劍將親人分裂。

這些事情是肉體無法接受的,但是肉體是呼召被殺死而不是被平息的。它是要被克制和拋棄。這就是為什麼這並不容易。的確,正如耶穌所說,這是不可能的 (馬太福音19:26)。肉體將為自己的生命而戰。它將妥協、懇求、推理、哭泣、威脅、承諾、犧牲甚至“愛” (更多的稍後再說),並為維護自己及其利益做任何事情。

肉體最後所能接受的一件事是以任何形式死在基督的十字架上。心靈雖然願意,肉體卻是軟弱的,但是祂的恩典是夠用了,祂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發生,被召喚的人忠於呼召。被召喚的人成為上帝揀選的人。還有什麼能比這發生在任何生物上的事情更精彩嗎?

還有什麼能比聽到主最後說以下的話更精彩:『做得好,被召喚的、被揀選的、和忠心的 — 進來分享父的快樂吧』? 還有什麼比得到天父的快樂和認可更好的了?

是的,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你的生命——但是代價與等待那忠心背起十字架的人的回報相形見絀。

至於保羅說:「我看現在的苦難,與將要向我們顯出的榮耀,是無法相比的。」(羅馬書 8:18)

考慮保羅遭受的苦難。他不僅要離開家人和朋友,並被他們認為是異端叛徒和傻人,而且還要忍受艱辛的苦難,正如主通過亞拿尼亞所預告或應許的那樣:「我要指示他,為了我的名他必須受許多的苦。」(使徒行傳9:16)

當主召喚我出來,引起我家人與我之間的分裂時,這是一場痛苦的鬥爭。刀劍的兩面流出血和淚。但是今天我可以說,這遠遠超過了值得付出的代價。我非常感謝主,當我畏縮而失敗時,祂沒有放棄我。我非常感謝,我的獲勝並不取決於我:

“召喚你們的那一位是信實的,祂將成就這事” (帖撒羅尼迦前書 5:24)。

祂此時此刻是信實的。在你經受考驗時,祂絕不撇下你,也絕不離棄你 (希伯來書13:5),儘管有時祂看起來是那樣。即使你懷疑,祂也會使你的呼召好的。經上有記載:

「我們縱然不信,祂仍然是信實的,因為祂不能否定自己。」(提摩太後書 2:13)

但保羅也說:「我們若能堅忍,就必與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必不認我們。」(提摩太後書 2:12)

拋棄親人是死;但是,正如保羅所說:「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祂同活我們若能堅忍,就必與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必不認我們。」(提摩太後書 2:11)

家人團結是一個基督徒的美德,是敬虔的標記嗎?這不一定,它本身也當然不是,正如許多以基督的名義的人相信的那樣。當被上帝召喚出來與上帝同行並自己隔離至祂時,家人團結不是美德,而是邪惡。保守家人關係和偏待家人勝過上帝是拜偶像的。這是悖逆與行邪術相同 (撒母耳記上15:23)。

主的刀劍將親人分裂。

當那些應當被拋棄的人聲稱愛上帝,信奉和敬拜祂時,鬥爭變得複雜。當然,大數人掃羅也有同樣的戰鬥。他家人很可能栽培他,讓他能夠得到深入的神學教育,甚至是在著名的迦瑪列的指導下學習。而現在他將“為了某些邪教而荒廢所有”?!

(你可以相信,耶穌和祂的信徒被稱為分裂邪教,不符合建立或社會規範。)

那些真正跟從主耶穌的人必定擔當與眾不同和被排斥的責罵:

“那些祭牲的血,由大祭司帶進聖所作贖罪祭,祭牲的身體卻要在營外焚燒。所以耶穌也是這樣在城門外受苦,為的是要藉著自己的血使人民成聖。那麼,讓我們也出到營外到祂那裡去,擔當祂的凌辱” (希伯來書 13:11-13)。

約翰福音 15:18-20
(18)「這世界如果恨你們,你們應當知道,世界在恨你們之前已經恨我了。
(19) 如果你們屬於這世界,世界會把你們做為屬自己的來愛;但是,因為你們不屬於這世界,而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
(20) 你們當記住我對你們說過的話:「沒有一個奴僕大過他的主人。」他們既然逼迫了我,也會逼迫你們;如果他們遵守了我的話,也就會遵守你們的話。

保羅宣佈布:

腓立比書 3:7-11
(7) 然而以前對我有益的,現在因著基督的緣故,我都當作是有損的。
(8) 不但這樣,我也把萬事當作是有損的,因為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為了祂,我把萬事都拋棄了,看作廢物,為了要得著基督。
(9) 並且得以在祂裡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而是有因信基督而得的義,就是基於信心,從神而來的義,
(10) 使我認識基督和祂復活的大能,並且在祂所受的苦上有分,受祂所受的死;
(11) 這樣,我也許可以從死人中復活。

你的家人會堅持他們愛你,但真正地,他們的愛似乎是真實和真誠,這不是上帝的‘神聖的愛’,終極的屬靈之愛。相反,它是一種家族的愛,一種保護性的,自我犧牲的但自私的愛。

“你們若屬世界,世界會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而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 (約翰福音 15:19)。

主的刀劍將親人分裂。

“如果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稅吏不也是這樣作嗎?如果你們單問候你們的弟兄,有甚麼特別呢?教外人不也是這樣作嗎?” (馬太福音 5:46-47)

人之間擁有的愛,在某些方面,甚至動物也擁有。母熊小心愛護牠的小熊、母牛對小牛的愛一樣、母貓對小貓的愛一樣和母鳥對牠的幼鳥。它是一個肉體的愛或兄弟之情,人類之間擁有最高水準的是深情的愛。

‘神聖的愛’遠遠高於人的愛,並且僅來自父神。祂是‘神聖的愛’。為了上帝的愛,我們必須聽從家人那裡出來的呼召,並準備獨自一人。

主的刀劍將親人分裂。

我們信仰之父亞伯拉罕被單獨召喚出來。經上有記載:「你們要瞻仰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他們也要瞻仰那生你們的撒拉。亞伯拉罕獨自一人的時候,我呼召了他,賜福給他,使他有很多子孫。」 (以賽亞書 51:2)

主首先向他顯現,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使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使你的名為大;你要使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給他;詛咒你的,我必詛咒他。地上的萬族都必因你得福。」(創世記 12:1-3)

亞伯拉罕的家人是異教徒嗎?在名義上的基督教世界有廣泛的報導,在猶太人之中,亞伯拉罕的家人是拜偶像的,他們相信許多神明,因此上帝將他與他們分開,呼召他敬拜獨一的真神。但是亞伯拉罕不是有吩咐他最老的僕人回到亞伯拉罕的本地本族那裡為兒子以撒找妻子嗎?他是否沒有嚴格警告他的僕人以確保以撒從亞伯拉罕離開的原地那裡娶一個妻子嗎 (創世記 24)?

亞伯拉罕為什麼會希望以撒與異教崇拜者交往?甚至以撒的兒子雅各也被派去接待亞伯拉罕原本的老家那裡娶一個妻子 (創世記28:1-7)。事實上,雅各娶了兩個妻子,是姐妹拉結和利亞,和她們的兩個婢女。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將從這四個女人中出來。誰能理解上帝的方式呢?

如果家人團結是如此重要,亞伯拉罕如何將自己的長子以實瑪利和他的母親夏甲一起驅逐出去?是的,我們通過使徒保羅從上帝那裡得到事後的啟示和理解,知道了那件事的重要性 (加拉太書4:22-31)。但是要考慮到這是家庭,而上帝卻以家人團結為代價來履行祂的旨意。

主的刀劍將親人分裂。

如果家人團結是如此重要,那麼為什麼雙胞胎兄弟雅各和以掃還在母胎的時候,上帝已經使兄弟分裂,任命他們在將來發生的衝突(創世記5:22-26;羅馬書9:10-14)?

當雅各得到神所預定的祝福的時候到了,以撒的妻子和雅各的母親利百加怎樣打動雅各欺騙自己的父親呢?結果,以掃要殺死雅各,雅各被迫逃命。如果家人團結是如此重要,為什麼上帝會這樣做,違背家庭團結的原則和本質?

如果家人團結是如此重要,那麼當上帝奉命基甸時,基甸如何與他的父親發生衝突?衝突是如此的激烈,基甸面臨危險 (士師記6:25-32)。考慮上帝本來可以任命一個不是兒子去拆毀其父親巴力的祭壇的人。祂可以用許多方法做到這一點。但是祂沒有。

主是不是在考驗基甸,他是否會拋棄父親?基甸當然必須這樣做。

主的刀劍將親人分裂。

地球上的家人團結並不是要關注的事情。彼得和使徒宣布他們為基督捨棄了一切:

馬太福音 19:27-29
(27) 於是彼得回應,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一切跟從祢了,我們會得到甚麼呢?」
(28) 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些跟從我的人,到了萬物更新、人子坐在祂榮耀寶座上的時候,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
(29) 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兄弟、姊妹、父親、母親、兒女、田地的,將得着百倍,並且承受永生。」

真正重要的是,順從上帝,在靈裡和真理中與上帝同行並敬拜祂。這不是關於擁有和珍惜那些上帝所有的恩賜,而是關於敬拜上帝,要全心、全性、全意、全力,愛祂。

上帝是信實的。祂是一位大方的賞賜者,祂言出必行。祂按照祂對祂所召喚和揀選的人的期望去做。祂既然沒有顧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所有的人捨棄了祂。保羅問:「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 羅馬書 8:32-33)

約翰福音 12:24-26
(24)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若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果實來。
(25) 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喪掉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必會保全生命到永遠。
(26) 如果有人服事我,就應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會在哪裡;如果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閱讀這天從家人與上帝之間作出選擇十字架 – 只有死刑才能得生命人的團結的虛假應許

考慮另一種選擇:選擇一種方式,你會失去一切;選擇另一個,你將獲得所有。你不能同時擁有兩種方式。

Related posts:

這麽說,你想要與耶穌同行

你在考慮一個真正在信心中的行走嗎?你認為你現在有嗎?不要自欺,也不要嘲笑上帝,祂是輕慢不得的。如果你想要與耶穌同行,或者你認為你現在有,這是你需要考慮的。

惡魔般的教義:基督復臨 (以肉身再來)

這種對主以肉身復臨的錯誤教導多麼利誘,用在宗教群眾的面前作為承諾,作為一種有趣和挑逗的前景,掩蓋了他們無用無成果的空洞宣稱的信仰。有多少人已死去還等待基督的“很快”復臨,從而因為空想的承諾而錯過了目前與祂親密的交流?他們“一直學習,卻不能充分明白真理”,真理就是主耶穌基督。

Bóng Tối Mời Gọi Ánh Sáng Chăng?

Các giáo sư giả khi giảng về Đấng Christ thường rao giảng một phúc âm dễ dãi để xã hội có thể chấp nhận, họ lấy môi miệng mà tuyên xưng danh Ngài trong khi họ thực ra chối bỏ Ngài và đường lối của Ngài. Bức thư này là một ví dụ hoàn hảo về sự xung đột mà các giáo sư giả thường bộc lộ ra khi đối diện với tôi tớ thật của Chúa. Anh Al Thomas này đã lên án việc rao giảng Đấng Christ khi không được yêu cầu, bởi vì mục đích của anh ta là làm hài lòng con người, chứ không phải Thiên Chúa. Sự đến của Đấng Christ là để làm hài lòng Đức Chúa Trời, chứ không phải con người, đó là cách để Ngài cứu họ, bằng sự công chính của Đức Chúa Trời chứ không phải sự tự xưng công chính của con người.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Provide your email if you would like to receive periodic correspondence from us.



0
You can leave a comment here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