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是靈,敬拜祂的人必須在靈裡和真理中敬拜” (約翰福音 4:24)。
真正的敬拜是上帝的恩賜,一個神蹟,是聖靈的工作。這是一個人對耶穌基督的信仰表達,他敬仰上帝,愛祂並遵行祂的旨意。虛假崇拜恰恰相反; 這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 人做自己的意願為了自己的目的和好處,儘管是奉上帝的名義去做。這是以肉體對上帝的敬拜,這是對立的和不可能的。
虛假的崇拜無處不在,而且引人注目的,但真正的敬拜是罕見的,並隱藏在屬肉體的目光之外。虛假崇拜往往是可見的,因為崇拜者尋求人的認可,但真正的敬拜只是為了讚美上帝:
馬太福音 6:1-4
(1) 「你們要謹慎,不可為了讓別人看到而在人面前行你們的義,否則就得不到你們天父的報償了。
(2) 所以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在自己前面吹號,像偽善的人那樣。他們在會堂裡和大街上這樣做,是為了要得人的榮耀。我確實地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到了他們的報償。
(3) 你施捨的時候,不要讓你的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
(4) 好使你的施捨行在隱祕中。這樣,你那在隱祕中察看的父就將公然地回報你。
作為真正敬拜上帝的人,我們是否總是似乎對祂表示謝恩和讚美?
那麼真正的敬拜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對上帝的謝恩和讚美是一種方式。然而,真正的敬拜只能由動機來確定。例如,法利賽人不是對上帝表示感謝,除了稅吏之外,不是嗎?
路加福音 18:9-14
(9) 耶穌向那些自以為義而藐視別人的人講了這比喻:
(10) 有兩個人上聖殿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
(11) 法利賽人獨自站着,自言自語地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
(12) 我每週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獻上十分之一。』
(13) 那稅吏遠遠地站着,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
(14) 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甘卑微的,必升為高。」
外表能告訴我們什麼?作為真正敬拜上帝的人,我們是否總是似乎對祂表示謝恩和讚美?如果不是,這是否意味著我們不敬拜祂?雖然做到這一點是對的,也是好的和需要的,但敬拜比感謝和讚美上帝還要更多。正如智者所說,天下凡事都有定期,而上帝將這些時期帶入敬拜祂的人的生活中。
當我們哭泣和歡欣時,我們敬拜:“要與喜樂的人同樂;要與哀哭的人同哭” (羅馬書 12:15)。
“因為,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 (詩篇 30:5)。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馬太福音 5:4)。如同稅吏?
真正的敬拜會有痛苦和悲傷。耶穌是一個多受痛苦,熟悉病患的人。祂是否有被發現過沒有敬拜父? 當祂說:“我的神,我的神,祢為甚麼離棄我?”祂是否缺少了敬拜? 的確,沒有; 痛苦的吶喊是完美敬拜的典範。
真正的敬拜是對上帝不鬆懈的依賴和接受從祂那裡經受的情況。
當大衛在他曠野的日子裡,就像每一個曾經活過的聖徒一樣,他有許多恐懼、淚水和絕望的日子。他不是經常表示感謝和讚美上帝,而且沒有人應該認為這是義務或者是一個不斷的舉止。然而,即使在向上帝呼求的過程中,大衛也證實了他對唯一的那個的信心,他知道祂能夠使他免受傷害,並使他戰勝他的敵人,他在努力表達他對上帝的感謝和讚美。
有時候摩西覺得非常絕望,有幾次他對以色列人發怒,上帝揀選的人。他並不是經常感恩和讚美。那些時候他是否缺少了敬拜?
當施洗約翰在監獄裡不確定時 (問:「將要來的那一位就是你嗎?還是我們應該等候別人呢?」),他是否缺少了敬拜?
當保羅責備加拉太人和哥林多人時,他是否缺少了敬拜? 當他在哥林多集會時驅逐一個罪人,他是否缺少了敬拜?這不是他應該做的事嗎?如果以順從上帝履行自己的責任,他不是在靈裡按真理敬拜嗎?“生氣卻不要犯罪” (以弗所書4:26),怎麼樣?
真正的敬拜是對上帝不鬆懈的依賴,和接受從祂——作為創始者和解決問題——那裡經受的情況。因此,真正的敬拜包含許多事物; 實際上,它包含了一切。真正的敬拜是敬仰主,無論作戰或和平、悲傷或喜悅、短缺或充足、失去或獲得、患病或健康、軟弱或堅強、工作或休息、黑暗或光明,不顧日夜、艱難險阻、成功失敗、打敗得勝。
真正的敬拜是對上帝,我們的救贖主和萬物之主的信仰。真正的敬拜並不保證不斷的順利,這可以是個偶像,但真正的敬拜是被安置在祂那裡,祂掌管所有,在一切事情上都信賴祂。
真正的敬拜是承認並悔改罪惡。在向以色列將介紹彌賽亞時,當時施洗約翰呼籲認罪和悔改,而那些認真想要與上帝和好的人相信約翰。
真正的敬拜表現在順從主,在祂命令和要求我們去做的一切事上。這是尊重祂的願望和旨意,不顧我們自己的。真正的敬拜說:“不是我的意志,而是祢的旨意。”耶穌不是在讚美上帝當祂捨棄祂自己並服從父的旨意嗎?
真正的敬拜就是尋求上帝為了祂想要的而不是為了我們想要的。
真正的敬拜意味著捨棄一切,捨己,背起十字架,跟從主耶穌基督。這是要認識祂並樂於遵行祂的旨意。
真正的敬拜從不會在任何時候以任何方式將崇拜者置於首位。真正的敬拜就是尋求上帝為了祂想要的而不是為了我們想要的。『主啊!你要我做什麼呢?』大數人掃羅往大馬士革在途中遇主時,首問耶穌的。他並不是在為自己祈求,而是因為敬畏,敬仰尊重上帝。
許多人大量的祈禱是自私的祈禱。 “主啊,請給我這個,在那個祝福我,拯救我擺脫這個,在那個保護我。” 一個人可能會要求好的和需要的東西,但這種祈禱的本質是關於獲得,如果有的話,很少關心上帝的願望和關注。這不是真正的敬拜。(並不是說那個稅吏的祈禱是無效的; 他在上帝面前承認他內在的完全不配 — 這對任何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狀態。)
人們傾向要有各種形式上活動的宗教事奉,並稱之為敬神。這些包括音樂和唱詩班、口頭讚美上帝、舉起手、祈禱、講道、作證、見證、預言、用方言祈禱、按手祈禱、什一奉獻、獻上和募捐禮物/祭品、為了返教會要打扮最好、閱讀聖經、背誦經文、閱讀“基督教” 書籍,並邀請教會的客人到他們的家裡。人們認為所有這些事情都是崇拜,而且這些確實可能是的,但也可能不是。這些本身都不是敬拜。敬拜的本質決不是在舉止上。
在靈裡和真理中敬拜,就是除了上帝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神明。
人們會崇拜任何生物、物體或活動 — 聖經、祈禱、牧師、什一奉獻、教會會眾、教派、聖經學院、神學院、教堂建築、教義和友誼。他們甚至會崇拜崇拜。如果他們的心不是從他們自己轉向祂,他們自然就會崇拜除了主以外的任何東西。反而,他們會崇拜反映他們自私自利動機的偶像。然而,父尋找人們在靈裡和真理中敬拜祂。
經上提起那些敬拜上帝並崇拜其他神明的人。這些人都不是在靈裡和真理中敬拜。這是上帝所厭惡的混合。祂命令:“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列王紀下 17:33-34
(33) 他們懼怕耶和華,但又事奉自己的神明,從何邦遷來,就隨從那裏的風俗,
(34) 直到如今仍照先前的風俗去行。他們不敬畏耶和華,不遵守耶和華吩咐雅各後裔的律例、典章、律法、誡命;雅各就是從前耶和華起名叫以色列的。
(有關這方面的更多例子,你可以閱讀西番雅書第一章四到六節,列王紀下第二十三章十三節,使徒行傳第七章四十二到四十三節,還有更多關於上帝的觀點,閱讀列王紀下第十七章三十二到四十一節其它上下的經文)。
要在靈裡和真理中敬拜是要誠實、坦誠、堅持不懈地捨己,不是為了捨己而克己的緣故,而是為了祂。在靈裡和真理中敬拜,就是除了上帝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神明,無論大小。這種敬拜只有上帝才能使一個靈魂這樣做的,這是祂通過火熱的試煉在祂所揀選的人身上完成的。
亞伯拉罕按照上帝的命令,把他唯一的繼承人和心愛的兒子獻上:
“亞伯拉罕對他的僕人說:「你們和驢留在這裏,我和孩子要去那裏敬拜,然後回到你們這裏來」” (創世記 22:5)。
耶穌基督總結了真正的敬拜,祂藉著言語和行為向我們顯明道路。
真正的敬拜就是放棄一切。亞伯拉罕沒有其他的神明 — 他和他上帝之間沒有任何什麼東西。所以,亞伯拉罕的信仰子女也一樣。他們變賣了所擁有的一切,來買那顆珍珠:
“天國又好比一個商人尋找精美的珍珠。當他發現了一顆極其貴重的珍珠,就去賣掉他所擁有的一切,買下了那顆珍珠” (馬太福音 13:45-46)。
耶穌基督總結了真正的敬拜,祂藉著言語和行為向我們顯明道路,因為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馬可福音 12:29-31
(29) 耶穌回答:「最重要的是:『以色列啊,你當聽好!主——我們的神,是獨一的主。
(30) 你要以全心、全靈、全意、全力愛主——你的神。』
(31) 「其次就是『要愛鄰如己。』沒有別的誡命比這兩條更大的了。」
真正的敬拜取決於基督,如一個人依靠空氣呼吸、糧食吃飯、水喝一樣。因為我們身體不能沒有這些元素,所以我們在靈裡不能沒有上帝和祂的話語。祂是天上降下來的糧和生命之水。如果沒有祂,我們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是否最好承認這一事實並採取相應行動?藉著祂的恩典,我們將會這樣做。這是上帝的旨意。
維克多‧哈維克
Related posts:
Vous les juifs, vous avez tout essayé pour être en paix avec le monde en dialoguant avec lui et en l’apaisant. Vous avez tout essayé, et rien n’a marché, parce qu’il vous manquait la simple solution. Voici la clé pour Israël, le juif, et le monde entier. (Comprend aussi les lettres qui en résultèrent)
人類為這種虛假的謙卑感到自豪,認為這是“只是我的意見”。但是,意見不是分裂我們與上帝和我們彼此嗎? 人們表現好像有意見,並且允許其他人也有同樣的觀念,他們正在促進和平和善意。在選擇發表意見時,許多人認為他們是客觀的、心胸寬廣的、理解的,但情況恰恰相反。意見促進不和、衝突、分歧和爭議。這就是為什麼有三萬五千多個“基督”教派和許多其它宗教。
Doctrina Diabólica: Todos los Creyentes Tienen la Misma Autoridad y Estatus